给「无聊」大学生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本文共2339字。
展开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如果你感到无聊,或者觉得人生没有什么意义,可以尝试以下事情…

今天我突然意识到,「年轻真好」的含义是:你虽然目前还一无所有,但你有的是时间,你有很多可能性,去探索。

1. 旅行

大学至今研究生毕业(2016年-2023年),除去疫情三年,我发现今年25岁的我竟然也旅行了25个城市。

很喜欢奶球写的一句话:「旅行不是为了改变地点,而是为了改变观点。」

去过香格里拉,感受当地藏族人民的质朴单纯,那里海拔高得靠近天堂。

可能是因为空气稀薄,人们不得不放慢脚步,享受生活(不然喘不过气来吧?)。而让我难以想象的是这样的一个天堂就在几年前还是黑帮占领的地狱。

看过色达佛学院的僧侣,红房子密密麻麻挨得很紧凑。

拥挤的恐怕只能容得下一个人,却依旧在门前种满了花木。

僧侣们成群结队、起早贪黑地在寺庙、在佛前虔诚地朝拜,五体投地的那种。

2018年8月 于色达拍摄

听室友描述十年前法国的混乱,到处都是黑人和吉普赛人,偷抢骗随处可见。

就在最近也依旧有中国人被明抢的恶劣事件发生,而我对它的刻板印象仅仅是浪漫之都。

世界上有三种知识,我知道的,我以为我知道的,和我不知道的。

偏见常常隐藏在 「我以为我知道」 里。

而旅行或许是消解偏见的一种方式。(或许只能消解,而永远无法彻底消除🥹

当你看到过那么多不同习俗、不同思维的人,才意识到人们 「生而不同」 给世界带来的多姿多彩,没有哪一种人生是标准答案。

你会自然而然地对 「与他人观点不同」 这件事有更多包容心。

我们可以不同,但同样可以很好地理解对方。

不要用 「我不理解」 来和彼此划清界限,把「和你不同的」都归为异类。

2. 看电影、纪录片

无聊的时候就疯狂看电影,看好电影。艺术来源于生活,虽然生活常常高于艺术。

还记得我看过n遍的《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励志三件套怎么回事?)

自己在床上滚来滚去抱头痛哭…

主人公的命运和选择能够让你更容易「笑看挫折」

我还记得《肖申克的救赎》里男主Andy在狱中为了获得图书馆补助每周给政府写一封信,旁人嘲笑他浪费力气。

当终于获得资助时,他淡淡地说了一句:「这才花了六年,我以后要每周写两封。」

我还记得《阿甘正传》里,男主Forrest没有什么缘由地一直跑下去,跑遍了全美,许多人因此受到鼓舞和激励。

让我意识到,做之前或许真的不知道究竟有什么意义,而一直做下去意义反而自现。

还记得纪录片《The Social Dilemma》里如何揭露我们依赖社交媒体的阴暗面,社交媒体app公司如何利用心理学设计出让你上瘾的程序,比如只是一个小小的点赞功能。

我们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越高,我们就越有可能遭遇焦虑和抑郁问题。

你会把别人精心挑选和捕捉到的最美好片段,视作他/她们生活的全部。

你会情不自禁地对「幸福」和「成功」形成不切实际的幻想。

你用你体验到的生命的全部,当然,包括好的也包括坏的,和那不切实际的只有好的东西去对比。

你开始怀疑人生,而全然不顾这是否合理与公平。

更重要的是,你那最宝贵的财富(或许你还没有意识到),你最宝贵的注意力,已然被打包成产品售卖给了盆满钵满的广告商。

「如果你刷的软件是免费的,那么你就是被售卖的产品本身。」

The Social Dilemma

3. 运动,找到一个让你沉浸的运动

如果阅读是锻炼大脑,那么运动就是锻炼肉体。 就像电脑的软件再高级,都需要性能更好的硬件来支持吧?

制作画质再高清的电影,玩帧率再快的游戏,都没法在奔腾486上顺利跑通吧?

锻炼一个好的身体,才有精力去升级一个更好的大脑。

The New York Times在2017年的一篇文章曾描述到:「根据统计,跑步1小时可使预期寿命延长7小时。 当然,这种延长不是无限制的,预期最多增加三年左右。」[1]

最近因为和朋友一起打篮球,并且一直受到大家的鼓励,让我更加勇于去突破自己的新手笨拙和不敢往前冲的心理障碍,逐渐爱上了这项运动。

每次打球都不知不觉地过去一两个小时,有正反馈的感觉真的太好了🆘。

喜欢上一项运动吧,无论什么都好,它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

而且运动效果后置带来的延迟满足会让你在面对现实中没有那么多正反馈的时刻更有耐心。

4. 阅读

如果你无聊的话,可以去阅读。阅读是「祛昧」的过程,更是为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寻找可执行的解决方案。

一个习惯反反复复总是养不成,曾理所当然的归咎于自己的懒惰,责怪自己的不勤。

我从《福格行为模型》中却探索出了另一个答案:这不是懒惰的错,而是没有把握好改变行为的三要素:动机、能力和提示。(我曾写过:2023年想养成任何好习惯?不如学学这本书里的方法(文末有书籍获取方式),详细的阐述过这个模型。

我的朋友曾和我倾诉,和自己的伴侣有很多看似不可解决的永恒矛盾,在《爱,需要学习》中找到了或许可行的答案。(我看的是得到app课程《亲密关系30讲》,这本书就是从这门课里提炼出来的。)

不过只是为了找到「人生解法」这样的功利性阅读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很难静下心来享受小说…于是只能用看电影来替代了。(不要学我🥲

5. 写日记。记录过去,治愈自己

我一直提倡 「让过去有迹可循。」

我在朋友圈里更新每周的生活周报,在这个公众号上更新每周推文,无非就是把自己的碎碎念、日记提炼出来,有所筛选的发布出来。

不仅是给未来的自己看,还有治愈自己的目的。研究表明,写日记是增加幸福感的可靠方法,它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改善抑郁、增强记忆力并变得乐观。[2]

我记得第一次重视写日记是在《小狗钱钱》里看到的 「成功日记」,即让我们记下今天做成的三件事情。 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增加生活的幸福感。

而我真正开始每天写点东西是因为进入了阿猫星球。从一开始每天只能写50字,断断续续痛苦地更新了200多天,到目前我的分版块日记又断断续续更新了100天。

现在每天都会哔哔叭叭超过1000字…

想当初我一开始写公众号总是要猛憋1000字,现在洋洋洒洒2000字了也收不住…

图片

flomo是我随时随地写碎碎念的地方…

从数据里感受到自己的写作能力的下限在提高,这也正是因为我记录下来了才感受得到的。是理性地构建「数据自信」,而不是盲目自信。

而发在公众号上,就是写作的闭环。我希望把自己认为真正好的东西,传递给别人,让别人和我一起行动起来,从而从中真正受益…

也是因为写作,认识了很多同样在读书、运动、写作的朋友…意识到有那么一些人在和你做同样有意义的事情,别提多受鼓舞了。当然,你也是可以的呀~

旅行、观影、运动、看书、写作,我们生命里重要的事情其实并不多,不是吗?

参考文献

[1] An Hour of Running May Add 7 Hours to Your Life | The New York Times: https://www.nytimes.com/2017/04/12/well/move/an-hour-of-running-may-add-seven-hours-to-your-life.html

[2] How to Create a Journaling Habit | Time: https://time.com/6266437/journaling-routine-health-benefits/

每周六固定更新

个人成长|学习思维|心理知识|生命体验 

云不见推荐你阅读!

👇🏻👇🏻👇🏻

花三年读个研究生值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