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03 | 我好像没有学会让自己快乐

本文共2505字。
展开

你们放假都在干什么呀?

今年毕业的我在求职过程中,都尽量避免996的工作。

因为实习期间体验过互联网大厂给人带来的精神压力,别说工作到晚上9点了,就算工作到7-8点,加上通勤回到出租屋也已经9-10点了。

拖着疲惫的身躯躺下,只想用电子废料杀死剩余时间,带着不甘不愿不想睡去,不想和今天的世界说拜拜,也不期待第二天的到来。

那种体验让我深刻意识到,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用再多的金钱也无法让我感到幸福。

于是毕业后我顺理成章的进入一家国企,朝九晚五的生活让自己能够在空闲时间创造更多价值。

真是扯淡哈哈哈。5 点下班后我发现我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我突然觉得时间好多,日子好长。

别着急,先玩一会儿再说。

Oh Shit,又是什么也没干的一天。

但是我并不快乐。我突然意识到,我好像不知道如何让自己快乐。

机会成本告诉我做了这件事,就不能做那件事。我在玩的时候会衡量这件事情,到底有没有带给我应得的价值。

我会算计着做一件事的每一分钟有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收获;我内心抗拒一切没有成长性的事情,我明明知道放纵之后会感到焦虑,然而又违心的告诉自己明天再说,今天先玩一会儿。

所以我感觉虽然在玩,但是很内疚。

什么是「带有内疚的快乐」?

内疚就是那种,你明明知道不对,但是又无力改变,因为做的时候确实快乐。

  • 明明吃甜点对健康不好,可是吃的时候很快乐啊!
  • 明明知道跑步有益心肺健康,可是躺着更快乐啊!
  • 明明知道考证更有益于职业发展,可是手机更好玩啊!

可是为什么这些快乐会让你既内疚又难以摆脱?

哪些快乐是更内疚的?

我把快乐的方式大致分为两类:消费型、创造型。

  • 消费型:刷短视频、看小红书、看娱乐新闻综艺、吃甜品…
  • 创造型:阅读经典著作、写作做笔记、运动、做手工、烹饪烘焙、尝试一项感兴趣的事情和朋友谈心…

为什么消费型快乐让人感到内疚?

01 感性原因

我们能够感受到,消费型的快乐在做的时候的确是快乐的,但在做完之后内心极度空虚,对自我的评价反而会变低。

创造型的放松方式会让你进入一种「心流」状态,根据美国心理学协会(APA)的说法,这是 「一种因强烈参与令人愉快的活动而产生的最佳体验状态 [1]。

而且这种影响还会渗透到之后的生活工作中,对自我评价更高,对未来更加充满希望…

02 社会原因

从现代社会的积极性说开去:规训社会 VS 功绩社会

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适用于过去那个社会,那个规定我们「不能做某事」、「必须做某事」的社会。

就像我们父辈和我们小时候经历过的那样:

  • 在家族中,你必须服从于家长的安排,和只见过一面的人结婚。
  • 在学校,你必须几点到教室;你不能离开家长、老师的视线…

我们当时身处在一个 「规训社会」

而如今的社会是个人积极性大于保守被动的功绩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普遍受到的教育是:「你没有成功,那一定是你还不够努力。」

…发挥一切主观能动性去获得你想要的东西!

但这里忽略了一个问题:所谓成功人士成功道路上的家庭背景、教育条件,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种种…没人知道这些对它最终成功的影响有多大。

我们就处于这样的社会当中,我们对积极性的努力理所应当,因此对快乐感到内疚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条件性反射。

「规训社会」 是一个“否定性”的社会,它建立于“不允许”的禁令之上,即便“不允许”中包含着“应该”,也被蒙上了强制性和否定性的权威态度,规训社会下的政治强制,带来的只有主体性的压抑和服从。

而功绩社会遵循的是另外一种“肯定性”的范式,主体在生产最大化的扩张中,会接续出现“能够”、“是的,我们可以办到!”的看似积极和自由的响应,从而滋生出功绩主体。

功绩主体注重绩效、成绩、收入,他们是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器中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也是最认同于消费文化和资本主义话语的大量人群所在。

——韩炳哲《倦怠社会》

身处功绩社会的我们,是会自己 PUA 自己的,是不允许自己休息的;是把失败归咎于个人还不够努力,因此需要加倍努力的。

所以我们也常常喜欢这样的话题:

  • ”如何高效地做成某件事“
  • ”如何升职加薪”
  • ”如何实现财富自由“

如何减少这种内疚感?

01 首先,意识到放松同样重要

当我们正确的认识到放松和努力同样重要时,我们对快乐的内疚感就会减少一半。

心理学家 Perpetua Neo说:「放松应该被重新定义为花时间来购买指数量级的时间、精力和绩效。」[2]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把一天的 1/3 都留给睡觉。适当的休息有助于你的健康和幸福,并且让你学习工作时更加高效。

就像《高效能人士》说的那样,注重产出和产能的平衡而不只是关注产出。

我在 把所有优缺点看成特点 里也有提到:注重产出和产能的平衡,短期来看好像是在浪费时间,但长期来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更从容。

02 保持在场,体验心流

找到那件让你沉浸进去的事情,体验当下产生心流的快乐。

我们总是在替过去后悔,为未来担忧,而错失了实实在在的当下。

如果你确知做什么事都做不对,那么你就会很害怕。往往就是这个因素让你迟迟不敢动手,而不是懒惰。这个陷阱来自于急于求成,往往造成各种错误,你会去修理不需要修理的东西,去担忧假想中的困扰,然后作出各种荒谬的结论。

——罗伯特 · M · 波西格《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03 内疚本身并不总是消极的

我热爱心理学的原因之一在于,它给我提供了异于日常的视角,深度剖析常规视角无法穿透的问题。

比如,我搜到一些心理学资料说,内疚的快乐可能让你更快乐[3]…我所理解的就像是,为什么犯罪之人觉得犯罪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情,并且乐在其中。貌似你觉得你在打破一些规训,这种破坏性让你觉得很快乐…(这一条先按下不表,因为我也想不明白…

分享彩蛋

这篇文章的脉络我应用了一种思考方式:「定义、分类、比较、因果、决策」。

用这样一套流程来理性思考日常难以想明白的问题,或许能够点亮脑海中更深刻的答案。

当我对一个课题或问题想不清楚的时候,比如这里的「为什么我们会对休闲娱乐的放松感到内疚?」,我进行了如下剖析:

  • 定义:什么是「内疚的快乐」?
  • 分类:有哪些快乐?A and B
  • 比较:都让人感到内疚嘛?哪种更让人感到内疚?
  • 因果:是什么原因导致内疚?这是唯一原因嘛?哪个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 决策:寻找那个让自己真的快乐的放松方式,just do it. 然后在过程中不断更新认知(上述的 1-4)再不断调整决策5。

Image

当我有了这个框架之后,我收集资料、形成输出就像有了地图,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在碎片知识里徜徉。

当然有了地图并不一定你能够到达彼岸,也许答案与你隔着一条江,而你目前没有合适的船划过去。

因此我也只是按图索骥,寻找我心中的可能答案,你心中一定也会有和我不一样的答案。

END

参考文献

[1]  如何利用闲暇时间让生活更成功、更快乐  (https://www.cnbc.com/2019/11/06/how-successful-people-spend-leisure-time-james-wallman.html

[2] 认为休闲是“浪费时间”会恶化你的心理健康 (https://www.verywellhealth.com/thinking-leisure-a-waste-of-time-linked-to-worse-mental-health-5199082

[3] 内疚可以让你快乐吗?|耶鲁见解 (https://insights.som.yale.edu/insights/can-guilt-make-you-happy

每周六固定更新

个人成长 | 学习思维 | 心理知识 | 生命体验 

如果你想关注(监督我更新)的话

👇🏻👇🏻👇🏻

云不见 ☁️ I see you. 67篇原创内容

云不见推荐你阅读!

👇🏻👇🏻👇🏻